close
html模版《風味人間》刷爆屏,這才是美食的正確打開方式
最近,美食紀錄片《風味人間》在網上頗為流行,廣受好評。《風味人間》上線後3小時點擊量就破億了,豆瓣評分高達9.3,最近在11月20日的“2018年中國視頻榜”斬獲了“推委會特別大獎”。

這部紀錄片的總導演是陳曉卿,他也是《舌尖上的中國》的導演。無論是《舌尖上的中國》還是《風味人間》,陳曉卿導演總是能夠將生活中的美食以最精緻、最深情而又最真實的面貌展現給觀眾。

與陳曉卿一樣,作家王愷也是一位善於發現和品味美食的“吃貨”。陳曉卿曾這樣評價王愷:“面對食物,王愷堅定地選擇熱愛、分享、寫作。這是我敬佩他的原因。”

與陳曉卿不同的是,王愷用文字而非鏡頭記錄美食。在其著作《浪食記》一書中,王愷記錄了幾十種最令他印象深刻的“人間風味”及其背後的故事。看完他的文字,會讓人不由自主地產生與他一起浪行、一起品嘗人間的各種風味的想法。

當他吃羊肉時,不只是在吃,還能天南地北地侃侃而談——羊肉的味道如何,北方的羊肉如何,南方的羊肉如何。

他在蘇州時,去嘗了著名的“藏書羊湯”:

藏書羊湯並非大塊羊肉一同燉熟,而是大塊羊肉煮熟後撈出,白切薄片,撒在湯裡,再撒青蒜苗。湯中無味,需要自己酌情加鹽和胡椒粉,也有狂加味精的,那是被污染了的舌頭,嘗不出羊湯的本來的鮮。

羊肉則是邊吃邊撈出來蘸甜麵醬,蘇州人的甜麵醬,其實就是西南諸省的蘸水,一種最古老、最方便的烹飪。

江南處理羊肉的方式也簡單,紅燒或者白切,基本不會涮(大城市偶爾有,號稱“熱氣羊肉”),做餡類食物也不多,就那兩味,也做出一定味道來。尤其是江南往下走的小鎮,紅燒羊肉往往出人意料地好。

那幾年總往小鎮跑,再偏僻的小鎮,清早的集市上都有一碗羊肉面的念想。熱騰騰的湯鍋裡,撈出一塊粘了幹紅辣椒和青蒜葉的羊肉塊,偏肥,偏大,躺在素面上,那面就等於穿戴了黃金鎖子甲,無端地豪華起來。

北方的羊肉也很出名,尤其是清真館子。有一道它似蜜十分誘人。嫩薄的羊肉片,先用甜麵醬煨好,下鍋的芡汁裡還要加入大量白糖,真是甜,比糖醋裡脊還甜,可是天知道,羊肉真是喜甜的,加紅棗加白糖加枸杞外加甜麵醬,就沒見它拒絕過。

微妙的甜,是一種難得的上品口感,難怪總有人拿這道菜和慈禧掛鉤,說是她創造出來的菜名。

其實傳說的背後往往是群眾心理,集體無意識地覺得這道菜高貴,不是一般蔗糖加脂肪的菜的香味可以比擬,所以,這羊肉名都去掉了,就叫‘它似蜜’,讓你費勁思量。

除了羊肉之外,牛肉也是肉類中的佳品。四川有一種“燈影牛肉”,因其薄得能夠看到燈影而得名。王愷早就聞其大名,等吃到真正的燈影牛肉,才發現,現實比想像更有震撼力。

在四川達州,還保留了幾家罐頭廠,做專門的燈影牛肉。朋友去了帶回來,鐵皮罐頭——完全不可能是塑膠袋包裝——裡面有大量的油,油浸著脆而薄的牛肉片,撒上芝麻和花椒末,簡直是一種古跡般的存在。從油裡撈出來脆薄而閃亮的一片,也不用透過它看燈影了,它本身就是光芒四射的。

光牛肉的研製就要六個小時,只選這幾種牛肉:和尚頭、白板、紅板、佛座子——近乎黑話的系統,其實就是一點筋都不能有,用新竹子烤制,完全不沾生水。

整一個罐頭,只有寥寥可數的幾片,每片都讓人產生巨大的滿足。吃完了,剩下的油還有半罐,做涼拌菜加一點,瞬間提升菜的境界,據說裡面多香料。這幾家工廠,在經濟最苦難的情況下也沒有關門,生產特供食品,也算保留一門絕技。

這道絕技最後的口感是又甜又辣,最關鍵的,是一點儲存在喉頭的香味積澱。雖然辣,一點不嗆喉嚨,只覺得甜、香,一種川菜系統裡的複合味道。

後來在四川屢次吃到,慢慢有了辨識力,仿佛腦子裡裝載了儲存味道的儀器。一旦有了,立刻能夠識別。外地川菜,比如北京的,吹噓得厲害,可吃起來,還是缺一點回味,就是空洞的辣。

相比于肉食,中國人日常生活中吃的更多的可能還是蔬菜。譬如手撕包菜,現在已是很多飯館的基本菜式,因而也不為大家所關注。

不過王愷在第一次吃到正宗的手撕包菜時,著實被驚豔到了。他在書中這樣寫道:

新鮮白亮的綠色,即使到油裡火裡去走了一回,還不肯掉去,一如湖南女人的性子。配菜的青辣椒也在爭寵,包菜是不規則的手撕無誤,青椒卻是精緻的菱形片,帶著白色芬芳的筋,幾乎每家飯館都有,也都一樣地好吃。手工業時代的操作也有著近乎精美的流水線結果。

我想湖南人摸透了包菜的個性,它需要的就是一點掛在身體上的顏色(醬油給的)、一點味道(辣椒給的)、一點尊重(被漫不經心地撕開總勝於整齊機械地切開)。

身處異國他鄉,雖然吃不到熟悉的中國味道,但有時也能在無意間發現別國的美味。

王愷在巴黎吃的第一頓越南河粉,在歌劇院附近。走累了,看到並不熟悉的招牌,最顯眼的是一碗熱氣蒸騰的湯;走進去,僅可容身,顯然就是這類店的格局。

狹窄的廚房視窗,一張窄小的越南面孔,經歷了多年的漂泊與生根,已經完全與祖地斷絕了聯繫,滿面只有迷惘和厭世,可是做出來的河粉,卻是真味。

沒有什麼比越南河粉更簡單的食物了。一碗熱湯,把稀薄的紙一樣的粉燙進去,外加迅速燙熟的牛肉片、牛肚,和已經煮的半熟的牛腩和牛肉丸,然後燙進去豆芽。

澆上碎末的小紅辣椒、羅勒和薄荷葉更是佔據了主角的位置,常常躲到你不敢把它全加進湯裡,外加使勁兒擠出來的青檸汁,這碗充滿力量感的粉就成了,這是典型的西貢米粉的做法。

不過,隨著經濟的現代化,很多美食也失去了傳統的味道,實在令人惋惜。王愷在聊到粽子時也表達了同樣的遺憾:

中國多數城市是端午才吃粽子,可是杭嘉湖平原不同,一年四季都吃。大概江南還是溫暖,即使是冬日,也能獲得新鮮的箬葉。

食物體系越豐厚,粽子越是簡單,很多地方就是白米粽的天下。

也對,江南人家的大灶上往往燉著大鍋的臘筍燒肉乾菜燒肉鯗燒肉,隨便再鍋裡一攪,就能拿出一塊顫巍巍的五花肉和著白米粽一起吃下去。粽子是提前包好的,一大串,放在寒冷的戶外,也不會壞。

馳名的“五芳齋”就在嘉興。去了才意識到,我們對粽子的想像未免有點過於“農業社會”了。現在的五芳齋早就工廠化了,全部是流水線作業,就算還保留了手工的形態,一旦真空冷凍之後,也只有千篇一律的速食食物的味道。

其實在所有的味道中,最好吃的還是故鄉的味道以及家裡的味道。

去濟南玩耍,在朋友的食堂看到他們的員工餐,都是燉肉丸子燉白菜豆腐粉條就雪白的大饅頭。

山東人愛吃饅頭,以自己的饅頭為自豪。兩個饅頭就這麼一大碗公燉菜,聽起來不怎麼樣,可特別香甜。

突然想起自己小時候,父母在家特愛做這道菜,尤其是過年時。

過去把年過的特別盛大。我父母都是北方人,似乎過年前兩夜都不太休息,在那裡守著油鍋炸丸子,又焦又香的褐色肉丸,需要幾個鐵鍋來裝。小時候饞,會守在邊上拿熱的吃。

所有這些食物的美味和品嘗的樂趣,都被王愷匯總成了一本小集子,名曰《浪食記》。

《風味人間》刷爆屏,這才是美食的正確打開方式

在書中,王愷說:“我明白我在老饕的道路上狂奔著,但又不甘於此,我還是想做一個無目的的漫遊者,在吃的王國裡,看到事物的新鮮之外,還能看到食客的眾生相,以及餐館外的天邊那一朵雲。”

因此,這本《浪食記》並不是一本吃喝玩樂的簡單記錄,而更像是一幅展現人間百態的浮世繪。

讀著讀著,你就會發現,自己竟然也是書中人,亦或是你也和作者一樣,嘗出了食物之外的酸甜苦辣。
美食,
拍的好美|||太長了啦短一點比較好看|||你難得的好文但太長了036F12924A6FE485
arrow
arrow

    rusego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